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7章 贤内助(1 / 1)

陈凡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坚项目,早出晚归成为常态,有时甚至为了跟踪调试进度,干脆就住在厂里。家里的大小事务,自然而然地更多地落在了冉秋叶肩上。然而,她并未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操持家务的主妇,而是用她的智慧和方式,成为了陈凡事业上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她的支持,首先体现在无微不至的生活保障上。无论陈凡多晚回来,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灶上总温着热水和简单的吃食。她知道他用脑过度,时常会炖些鱼头豆腐汤或者核桃粥给他补脑。她将他所有的衣物收拾得整洁利落,让他每天都能以清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即使在孕晚期,身体日渐沉重,她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总是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陈凡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但冉秋叶的“贤”,远不止于此。

陈凡负责的生产线改造项目,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图纸、外文资料(主要是设备说明书和PLC编程手册)以及数据记录。这些资料繁杂琐碎,堆满了家里那张小书桌的一角。

一天晚上,陈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冉秋叶正就着台灯,仔细地帮他整理那些散乱的图纸。她将图纸按照功能和区域分类,用不同颜色的标签纸做好标记,叠放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有几页她用工整的小楷誊写的数据表格,字迹清晰,一目了然。

“这些数据你核对过了?”陈凡有些惊讶地拿起表格。

“嗯,我对照着你原来的记录本重新算了一遍,发现有几个地方小数点好像点错了,我改过来了。”冉秋叶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语气平静,“你那么忙,这些琐碎的事情我来做就好,你也能省点心力。”

陈凡看着那工整的表格和分类清晰的图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而冉秋叶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默默地为他分担了这么多。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语言方面,冉秋叶也展现出了她的价值。那本厚厚的英文PLC编程手册,陈凡阅读起来虽然问题不大,但毕竟耗时。冉秋叶的英语基础不错,她便主动承担了一部分翻译工作。她会先将一些关键的指令、参数说明和注意事项翻译成中文,用娟秀的字迹写在便签纸上,贴在手册相应的位置。

“你看这里,‘STi’翻译成‘扫描周期’是不是更准确?”她会拿着手册和陈凡讨论。

“对!就是这个意思!秋叶,你翻译得比某些技术词典还到位!”陈凡由衷地赞叹。她的翻译不仅准确,而且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习惯,大大提高了他的阅读效率。

有时,陈凡在项目推进中遇到人际沟通的难题,比如某个老师傅对新技术有抵触情绪,或者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他也会在家里和冉秋叶念叨几句。冉秋叶虽然不直接参与厂里的事务,但她心思细腻,善于体察人情。

“郭师傅年纪大了,接受新东西慢是正常的。你别光讲大道理,可以拿实际效果给他看,或者让王主任去做做工作可能更有效。”

“跨部门协调,光靠技术文件可能不够,是不是可以请张工或者厂长出面开个协调会,把重要性再强调一下?”

她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往往能提出一些切中要害的建议,帮助陈凡找到更合适的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陈凡因为项目压力巨大而情绪焦躁时,冉秋叶更是他最好的情绪稳定剂。她会安静地陪在他身边,听他倾诉,或者聊些轻松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她的手轻轻抚过他的后背,温柔而坚定地说:“别着急,慢慢来。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的。”

她的存在,就像一片宁静的港湾,无论陈凡在外面经历怎样的风浪,回到这里,总能得到抚慰和力量,重新积蓄起继续前行的勇气。

陈凡深知,他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技术攻坚,并取得初步的进展,离不开冉秋叶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这一切。她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得力伙伴和最坚定的支持者。

“秋叶,”一次深夜,他看着在灯下认真帮他校对技术报告的妻子,动情地说,“这个项目要是成功了,军功章有你的一大半。”

冉秋叶抬起头,昏黄的灯光在她眼中洒下温柔的光晕,她微微一笑:“说什么呢,我们是夫妻啊。你好了,我们这个家就好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尽了“贤内助”最本质的含义——彼此成就,共同守护。在这个小小的筒子楼家里,爱与支持,化作了最坚实的力量,支撑着陈凡向着更高的技术山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