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2章 第一桶 金(1 / 2)

红星五金厂那单活儿,就像在平静的水塘里丢了颗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陈凡这名号,先是在城南那片的小厂子里悄悄传开了。

“听说了吗?红星五金厂老赵那儿,请了个能人!”

“是啊,据说没换设备,就鼓捣了几下,废品率唰就下来了!”

“哪儿的能人啊?这么大本事?”

“据说是轧钢厂的技术骨干,姓陈,年轻着呢!”

这风声一来二去,都不用陈凡自己去找,活儿就开始找上门了。先是红星五金厂赵厂长介绍的同街道另一个做拉链头的小厂,接着又有城东一家生产缝纫机配件的集体企业慕名而来。问题都大同小异,不是设备老化精度失控,就是工艺落后效率低下。

陈凡这下可真成了大忙人。白天在轧钢厂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他现在是厂里的宝贝疙瘩,张工和厂长都对他寄予厚望,一些重要的技术会议和评审都让他参加,本职工作一点不能马虎。下班后和休息日,他就骑着那辆二八大杠,穿梭在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深入那些条件简陋的小车间。

他这套“技术咨询”的模式也渐渐固定下来:先看现场,精准定位问题根源;然后提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改进方案(核心就是能用修的绝不动换,能自制解决的绝不外购);最后亲自动手或指导厂里的工人完成改造。收费方式灵活,视难度和效果而定,有一次性付清的,有效益分成的,也有像红星五金厂那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

这个过程里,他不仅赚到了钱,更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实战经验。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现场状况,都让他的能力和心智飞速成长。

冉秋叶是他最稳固的后方。怀孕的月份大了,身子越来越沉,但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陈凡为家务事分心。晚上陈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总有一盏灯和一口热饭等着他。有时他熬夜画图纸、算数据,冉秋叶就陪在旁边看教学书籍,或者给他整理散乱的稿纸。夫妻俩话不多,但那种相互扶持的默契,流淌在小小的房间里。

几个月下来,陈凡悄悄算了一笔账。加上红星五金厂后续的分红,他这“技术咨询”的副业,前前后后竟然攒下了将近两千块钱!这还没算上那些约定好的后续分成。

两千块!在这个工人平均月薪也就三四十块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桶金”!

这天晚上,陈凡把所有的积蓄——厂里发的奖金、这几个月挣的外快,厚厚几沓钱,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昏黄的灯光下,纸币特有的油墨味淡淡弥漫。

冉秋叶看着那堆钱,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眼睛瞪得圆圆的。她知道丈夫在外面挣了钱,却没想到有这么多。

“这么多……”她声音都有些发颤。这钱,比他们两口子这几年攒下的所有家底还要厚实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