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2章 废寝忘食(1 / 1)

陈凡嘴里那个“有点悬”的办法,像根救命稻草,让他重新钻进了技术的牛角尖。他给厂里打了个招呼,把能推的日常事务都推了,一头扎进了小院的书房里,那间原本规划着要当客房的东厢房,此刻彻底成了他的作战指挥部。

桌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铺满了龙门铣床的图纸——厂里档案室借来的原版俄文图纸,他自己重新绘制的改造草图,还有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关于各类轴承的技术手册和参数表。几个空烟盒被他拆开,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数据。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墨水和一股焦躁的气息。

冉秋叶端着晚饭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陈凡趴在桌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手指间夹着的铅笔无意识地在纸上戳着,留下一个个凌乱的黑点。饭菜的香味似乎都没能把他从那个技术迷宫里拉出来。

“先吃点东西吧。”冉秋叶把碗筷放在一张勉强空出来的椅子上,轻声说。

陈凡“嗯”了一声,头都没抬,眼睛还死死盯着图纸上那个被他用红笔圈了无数遍的主轴结构图。

冉秋叶叹了口气,没再打扰他。她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她悄悄退出去,把门带上,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这一夜,书房的灯亮到了后半夜。小知行半夜哭闹,都是冉秋叶一个人起来哄的。她抱着孩子在院里踱步,看着东厢房窗户透出的那片固执的光晕,只能轻轻拍着儿子的背,低声哼着不成调的摇篮曲。

第二天,陈凡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去了厂里。他没去车间,而是直接钻进了厂技术科的资料室。他在那些落满灰尘的过期技术期刊、内部交流资料里翻找着,希望能找到一丝灵感,或者某个被遗忘的技术替代方案。

“陈工,找啥呢?”资料室的管理员老周看他这魔怔的样子,忍不住问。

“周师傅,咱厂里或者国内,有没有那种……用非标准方法解决高精度轴承替代的案例?特别是机床主轴这方面的?”陈凡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

老周推了推老花镜,想了半天,摇摇头:“难啊!高精尖的东西,都是按标准来的,谁敢乱改?弄不好整个设备就废了。”

一整天,陈凡几乎一无所获。国内的技术资料要么保守,要么空白。他疲惫地回到办公室,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

晚上回到家,他又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冉秋叶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小知行塞到他怀里,“抱抱你儿子,换换脑子。”

小家伙软乎乎的身子靠在胸前,带着奶香的气息喷在脖子上,让陈凡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点点。他抱着儿子,在书房里慢慢踱步,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墙上贴着的几张机械原理图,还有桌上那堆如同天书般的技术资料。

“进口等不起,国产的不达标……标准……标准……”他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脑子里却像有一团乱麻。

忽然,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关于角接触球轴承的技术参数说明上。上面清晰地写着这种轴承的特性:能够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限制轴的两向位移……通常成对使用,通过预紧消除游隙,提高刚度……

“成对使用……预紧……消除游隙……”这几个词像闪电一样划过他混乱的脑海。

一个大胆的、近乎离经叛道的念头猛地跳了出来:如果,不用单一的高精度轴承,而是将多个精度等级稍低、但尺寸合适的国产角接触轴承,通过特殊的组合方式、施加精确的预紧力,形成一个“轴承组”呢?利用组合效应,来弥补单个轴承精度的不足,甚至……有可能通过精密的调整,达到超越单个轴承的性能?

这个想法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完全背离了常规的设计准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组合后的刚性如何?发热量会不会更大?寿命怎么样?动态精度能否保证?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这似乎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利用现有条件走通的路!

他立刻把已经睡着的儿子轻轻放回冉秋叶怀里,说了句“我有点头绪了”,转身又冲回了书房,砰地关上了门。

冉秋叶看着重新亮起的灯光,抱着儿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却隐隐升起一丝希望。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一旦他露出这种近乎疯狂专注的神情,往往就意味着,他找到了突破口。

这一夜,书房的灯光又是彻夜未熄。计算、画图、否定、再计算……废弃的草稿纸扔了一地。陈凡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饿了就啃两口冷馒头,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脑子里全是轴承、预紧力、配合公差、热变形……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桌上一张刚刚完成的、布满了复杂计算过程和简易示意图的草图上时,陈凡终于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靠在椅背上,感觉全身的骨头像是散了架,但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光芒。

一个理论上可行,但极度考验工艺和调整水平的“多轴承组合预紧方案”,在他不眠不休的鏖战中,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