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小院里比屋里凉快不少。陈凡搬了张小方桌放在枣树下,冉秋叶端上来一盘洗干净的西红柿和黄瓜,又拎来一壶晾凉了的绿豆汤。小知行穿着小背心小裤衩,坐在旁边的小竹车里,抱着个半红的西红柿啃得满脸都是汁水。
“这小子,胃口真好。”陈凡用湿毛巾给儿子擦了把脸,自己也拿起一根黄瓜,咔嚓咬了一口,清爽解渴。
冉秋叶摇着蒲扇,给儿子也给自己扇着风,看着陈凡:“你那边,新的合作模式,运作得还顺当吗?”
“挺顺当的。”陈凡几口吃完黄瓜,擦了擦手,“红星厂那条生产线的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了,赵厂长看了直说好,痛快地把第一笔设计费结了一半。关键是,顶着轧钢厂技术科这块牌子,出去谈事底气足多了,人家也更信任。后面又接触了两个小厂子,都是类似的技术改造咨询,谈得都挺愉快。”
他喝了口绿豆汤,继续道:“我现在算是摸到点门道了。不能什么活儿都接,得挑。一是看技术含量,太简单的没意思,也显不出水平;二是看对方是不是真心想干事,那种就想糊弄一下的,给再多钱也不能沾;三是看有没有长期合作的可能。这么筛选下来,活儿虽然不算特别多,但个个都做得有滋味,报酬也合理。”
“那就好。”冉秋叶点点头,放下蒲扇,拿起一个西红柿,慢慢吃着,“你现在这样,厂里厂外都能兼顾,收入也增加了,比单纯在厂里守着,或者冒险跳出去强多了。”
“是啊,”陈凡感慨,“这步棋算是走对了。”他看向冉秋叶,话锋一转,“不过,我这头是顺了,你那边压力可不小。全区公开课,想想那场面都替你觉得紧张。”
提到公开课,冉秋叶轻轻叹了口气:“是有点压力。教案反反复复改了好几遍了,总觉得这里也不够完美,那里也有点问题。校长和教研组长都找我谈过话,寄予厚望呢。”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陈凡安慰道,“你就把你平时怎么带着孩子们‘玩’数学的,原原本本展示出来就行。我看你那些方法就挺好,孩子们喜欢,效果也实实在在。那些来听课的老师、领导,又不是来看你表演的,是来学真本事的。”
他顿了顿,看着妻子略显疲惫的脸色,语气变得柔和而认真:“秋叶,咱俩现在这情况,我觉得是时候好好规划一下将来了。不光是工作,还有咱们这个家。”
冉秋叶抬起头,看着他:“你想怎么规划?”
陈凡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数起来:“首先,是房子。咱这小院,地段是好,但屋里头太旧了,电线跟蜘蛛网似的,厨房厕所也都不方便。我琢磨着,等这阵子忙完,手头再宽裕点,得好好修缮一下。至少把电路彻底改造了,安全第一。厨房和厕所也得重新弄,弄得亮堂点、好用点。不然,以后爸妈过来帮忙带孩子,住着也不舒服。”
“这个我同意。”冉秋叶立刻表示支持,“特别是电路,我老担心不安全。还有知行慢慢大了,东厢房那间,可以好好给他布置一下,弄成他的小天地。”
“对,这事得提上日程。”陈凡记下,“其次,就是孩子的事。知行眼看就快一岁半了,活泼好动,有个伴也好。咱们之前说过的,等你这公开课忙完,看看情况……你觉得呢?”
冉秋叶沉默了一下,咬了一口西红柿,慢慢嚼着。公开课的压力,教学的追求,还有对再次怀孕生育的些许畏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我也想着这事。”她放下西红柿,声音轻轻的,“公开课是在下个月底。等这事过去,看看结果。如果反响还行,我这教学路子就算立住了,后面主要是巩固和深化,不用像现在这样绷得紧紧的。到时候……要是身体条件允许,可以考虑。”
她没有把话说死,但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窗口和考虑条件。陈凡理解她的顾虑,握住她的手:“不急,都听你的。你的身体和事业最重要。咱们现在条件好了,不像怀知行那会儿,要啥没啥。到时候真要有了,营养、产检,都按最好的来。”
“嗯。”冉秋叶感受着丈夫手心的温度,心里安定不少。
“还有啊,”陈凡想着未来的蓝图,眼睛发亮,“咱们的收入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稳定。除了修缮房子,我还想着,是不是可以攒点钱,买点……嗯,比如电视机?现在虽然还贵,但我看街上有人家开始买了。让知行也能看看动画片,咱们也能看看新闻,了解了解外面的事。”
“电视机?”冉秋叶有些惊讶,那在她看来还是奢侈品,“那得多少钱啊?”
“估计得小一千吧。”陈凡估算着,“不急,慢慢攒。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嘛。”他又指了指院子角落,“那边,我看可以搭个葡萄架,夏天咱们就能在架子底下吃饭乘凉了。枣树也得好好养护,明年说不定就能吃上自家结的枣子了。”
夫妻俩就着朦胧的月色和清凉的夜风,细细地描绘着未来的小家蓝图。从房屋的改造到家电的添置,从孩子的教育到可能的二胎计划,甚至院子的布置……这些计划琐碎而具体,却充满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夫妻共同经营家庭的用心。
小知行似乎听懂了父母在讨论很重要很美好的事情,扔掉啃得只剩皮的西红柿梗,张开沾满汁水的小手,朝着爸爸妈妈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
陈凡和冉秋叶相视一笑,同时伸出手,握住了儿子黏糊糊的小手。家庭的计划,就在这宁静夏夜的低声细语和紧密相连的手中,一点点变得清晰、笃定,充满了温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