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这事儿像块扔进池塘的石头,激起一阵涟漪后,水面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甚至比之前更显清澈通透。“启明科技”内部,经过这么一遭,凝聚力反而更强了。大家伙儿都觉得,跟着这么个有魄力、有手段、还占着理的老板干,心里头踏实,有奔头。
没了那些苍蝇嗡嗡叫的烦扰,陈凡更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上了。机床厂的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批交付的部件经过严格测试,性能完全达标,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还有小幅超出,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红旗县那边,“技术服务中心”的地基已经打好了,眼看着就要起主体结构。大刘带着人在那边干得热火朝天,不仅帮合作厂子解决了技术难题,还顺手帮县里培训了两批技术骨干,名声算是彻底打响了。
业务蒸蒸日上,账面上的资金流越来越充沛。陈凡觉得,是时候把那个在心里琢磨了很久的想法,付诸实践了——把公司真正推向市场,搞产品!
这天,他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没在办公室,而是在那个充当会议室的大房间里,黑板上已经画满了潦草的示意图。
“机床厂和红旗县的项目,证明咱们的技术和服务没问题,这块基本盘得稳住。”陈凡开门见山,“但光靠这个,咱们永远是个‘高级技术服务商’,天花板太低。咱们得有自己的‘孩子’!”他用力点了点黑板。
“孩子?”赵卫国没明白。
“就是产品!咱们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产品!”陈凡眼神灼灼,“老是给人做嫁衣裳,挣的都是辛苦钱。有了自己的产品,那才是能下金蛋的母鸡!”
大刘立刻来了兴趣:“凡哥,你是指…咱们之前捣鼓的那个稳压器?”
“对!但不只是稳压器!”陈凡走到黑板前,指着上面的草图,“我琢磨了三个方向。第一,就是民用小电器。稳压器是个敲门砖,技术成熟,市场需求明确。卫国,你负责找生产线,联系零部件供应商,尽快实现小批量生产,先在咱们熟悉的渠道铺开试试水。”
“没问题!”赵卫国摩拳擦掌,“我早就想搞这块了!”
“第二,”陈凡指向另一幅更复杂的草图,“工业控制模块。这是大刘你的强项。把咱们在项目里常用的那些控制逻辑、驱动电路,做成标准化的、即插即用的模块。比如,一个简单的电机调速模块,一个温度控制模块。让那些想搞点小自动化又不懂技术的乡镇厂子,买了咱们的模块,按说明书接上线就能用!这东西,技术含量比稳压器高,利润空间也更大!”
大刘眼睛发亮,凑到黑板前仔细看着:“这个思路好!相当于把咱们的技术‘封装’起来卖!我回头就带人做方案!”
“那第三呢?”周师傅也背着手走过来,饶有兴趣地问。
“第三,”陈凡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最大胆的想法,“咱们得尝试进入…终端设备领域。”
“终端设备?”几个人都愣住了。
“对!比如…小型包装机,或者简易的食品加工设备。”陈凡解释道,“红旗县那边不是有很多食品厂、小作坊吗?他们用的设备又老又旧。咱们有机械设计能力,有自动控制经验,为啥不能整合起来,设计制造一种适合他们用的、性价比高的小型半自动包装机?或者和面机、切菜机?这东西一旦做出来,市场有多大?”
这个想法有点震撼。从提供技术服务,到直接制造设备卖设备,这跨度可不小。
周师傅沉吟着:“造机器…可不是修机器、改机器那么简单。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设计、工艺、采购、装配、调试…”
“我知道难。”陈凡肯定地说,“所以咱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技术最成熟的做起,比如那个稳压器,算是练手。控制模块是第二步,积累经验和资金。最后,再集中力量攻克一两种有市场前景的小型设备。这叫‘三步走’战略!”
他看向大家,语气充满激情:“咱们‘启明’不能总满足于当个‘手艺人’,咱们得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对项目业务的过度依赖,才能实现真正的升华,从一个技术服务公司,蜕变成为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这番话,把几个人的心气都吊起来了。赵卫国仿佛看到了产品铺满货架的场景;大刘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控制模块的电路图;连周师傅,也对自己这手手艺能直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干!必须得干!”赵卫国第一个表态,“老是修修补补,我也腻歪了!搞产品,带劲!”
“技术上,我有信心!”大刘也握紧了拳头。
周师傅缓缓点头:“路子是对的。就是这步子,得踩稳喽。”
陈凡看着斗志昂扬的团队,知道“启明科技”又一次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这一次,是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服务走向制造,挑战更大,但前景也更加广阔。企业的升华,就在这一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