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梳理了一下思路,开始为她们讲解我写的诗词。
“看诗,我们首先看题目,这首诗的题目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你们猜猜。”
梅和莉看了看题目,莉率先说道:“错认,错认,是认错人的意思吗?”
“你觉得他会取这么俗气的名字吗?我虽然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但一定不是认错人的意思。”
梅是吃一堑长一智,何况他吃了不止一堑,对我的诗词有所见解。
“不是认错人,那会是什么呢?是认错某件事吗?”莉不解的问道。
莉的想象能力其实是不错的,就是平时看起来有点中二气。
“认错某件事,就比较搭边了,这个‘错认’其实是把答案看错,也就是题目本来选A,我也知道选A,但我硬是选成了B。”
“这一首诗我借鉴了《初刻拍案惊奇》里面的一首诗:
‘参成世界总游魂,
错认讹传各有因。
最是天公施巧处,
眼花历乱使人浑。”
“我把这首诗里面的‘错认’、‘天公施巧’和眼花历乱‘借用了过来,但这诗词里面的错认并不是我们这首诗里面的错认,但这个‘天公施巧’和‘眼花历乱’的意思是一样的。”
“我写的第一句‘天公施巧错认间’,我把做错题目的原因归结给最巧的天机,这世界唯有天意最深,天机最巧。”
梅听完我第一句的解读也是不敢置信,这么看似不起眼的一句竟然含有这么深的深意。
“我去,你也是真的厉害,第一句竟然是这个意思,我看这个‘天公施巧’看了半天都没明白是啥意思。”
我笑了笑,继续道:“第二句‘往事何因化云烟’我用了倒装的是手法,意思是往事因为什么原因成为了过眼云烟。这一句顺承第一句,算是一答一问。”
“这两句合起来就是‘往事为什么会化作云烟,是因为天公施巧让我错认了答案。”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我们应该学过,是温庭筠过江南里面的,这里我是借诗还魂。”
她们听到借诗还魂,忍不住笑了,她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感觉新奇的同时还有点想笑。
“借诗还魂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莉好奇的问道。
“借诗还魂是我独创的说法,官方一点的说法就是借诗或者用典,把名人的名句用到自己的诗里面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这句跟后面的那句‘眼花缭乱最无言’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题目不会做并不会觉得遗憾,但会做,看错了就很无语。”
莉笑着说道:“是这样子的吗?感觉跟你写的不搭,有点内容随便写,意思随便编的感觉。”
我翻了一个白眼,一时竟然有点无言以对。
“你懂什么,诗词本来就是这样,这叫意懂不懂,同样是一座山,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别人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梅看到我们在这里拌嘴,也是笑笑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