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依你的任性,眼睁睁看着你放走了敌人的军师!”
“现在,朕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崇祯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些话,自己的大明被闯贼祸害至此,至少一半的原因都是那宋献策在出谋划策!
如此谋略精通之人,将他放走不亚于放虎归山!
朱慈烺自然料想到崇祯对此事会无比的气愤,便对其说道:“父皇,您不要着急,咱先抛开恩怨不谈,光说宋献策这个人的本领,您觉得如何?”
“还能如何?他可是帮闯贼一路打到了我大明京城!既不能留下,为何要放走!?”
崇祯气愤地大喝,不论是否愿意承认,这句话其实都已经表明了对宋献策能力的认可,毕竟自己确实没挡住闯贼的进攻。
在崇祯的眼中,那李自成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些好运气的反贼而已,但就是这个反贼,却把他逼到了不得不南迁的地步!
崇祯恨!恨宋献策那种有能力的人为何不是自己手下的官员,反而跑到闯贼那边助纣为虐!
看着自己老爹在这吹胡子瞪眼,朱慈烺无奈地耸耸肩,又道:“父皇,您先消消气,站累了吧?咱先坐下歇会。”
说着,朱慈烺对暗处招了招手,两名暗中跟随保护的锦衣卫缇骑立即会意,不消片刻就搬来了两个凳子,甚至还准备了一壶茶水,也不知道是从哪个店家里征调来的...
朱慈烺招呼崇祯直接在宋献策刚才搬过来的木桌前坐下,又喝了口茶水后才侃侃而谈:“父皇,儿臣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在宋献策的心中种下一颗分裂的种子。”
“假以时日,如果儿臣预料的不错,那宋献策不仅会自己跑回来,身边还得带回来一个比他更强的谋士!”
说罢,朱慈烺露出了一个极其自信的笑容。
崇祯见状微微一愣,问道:“怎么?那闯贼中还有比那矮小老头更棘手的谋士?”
朱慈烺笑着回道:“那是自然,宋献策虽然被李自成奉为开国大军师,但比起军师,他更像是一个披着军师皮的江湖术士!看家本领便是他总挂在嘴边的谶言和阴阳八卦的等玄术。”
“当然了,宋献策在谋略上也确实不错,只是比起一个叫李岩的人,还是略有不足,如果说李自成最近三年的势如破竹离不开宋献策,那在此之前,李自成的崛起就离不开李岩!”
“李岩?”
崇祯皱了皱眉头,随后有些不确定地问道:“朕好像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朱慈烺点点头,解释道:“根据儿臣的了解,李岩是天启丁卯年的举人,有文才武略,有侠义心肠、亦有书生意气。河南遭遇旱灾时,因为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用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因此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