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些意外,对于自己手下的命官是什么德行,这几天抄家已经看清的差不多,想不到远在河南的地界,还有一位如此心系百姓的举人。
“但是,这么有侠义心肠的人,怎么会投靠了李自成当了反贼?”
崇祯很是纳闷,一般这种正义之士,都是不屑与反贼为伍的才对。
朱慈烺翻了翻白眼,回道:“父皇,人家为啥成了反贼,您心里没点数吗?在人家的眼里,您老就是最大的邪恶...”
“.......”
“别说这些了,说正事!”
崇祯把脸板了起来...
朱慈烺撇了撇嘴,倒也没抓着这个话题不放,而是继续说道:“李岩此人,有一擅长舆论攻势的特点,民间传颂的一首童谣:‘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这童谣就是出自李岩之口!”
“此童谣一经流传,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唯恐李自成不至,从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之所以能凝聚数十万农民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岩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的!”
“那首童谣是李岩传出来的?”
崇祯一脸惊讶,他虽然常年待在宫城,但偶尔也会像今天这样出来微服私访,对于几年前流传大街小巷的叛逆童谣,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那传播童谣的幕后黑手一直找寻不到,这让崇祯着实生气了好长一段时间,毕竟传播者都是半大孩子,再怎么也不能大肆杀戮小孩儿啊...
“所以,李自成能有今天的气候,还少不了那李岩的波推助澜?”
话一出口,崇祯甚至感觉有些妒忌,怎么这种有能力的人都想着去当反贼,来朕的手底下为大明中兴出力不好吗?
朱慈烺不知道崇祯心中所想,只是顺着话茬往下继续说道:
“没错,他和宋献策两个人,一个用‘闯王来时不纳粮’的童谣,建立了李自成的仁义的形象。一个靠‘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言,凝聚了闯贼的军心!”
“但实际上,李自成就是个表面一套背地里一条的二皮脸,等他得势的那一天,就是他真实面目露出来的那一刻!”
“届时,有了我提前埋下的种子,宋献策和李岩这两个有大才的人,肯定会来投靠我大明,到时候我会让他俩成为我大明的天宇一字号打工人,让他们每天都加班偿还他们这些年协助闯贼的‘功劳’!”
说着,朱慈烺露出了邪恶的资本家笑容。
“桀桀桀桀桀~”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