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直回燕京,不巡视了,直接回去。
在路上的时候,已经发出旨意!
“传朕旨意,厉兵秣马……”
这是八百里加急的一道口谕,紧急传回京师让朝廷准备战争,三省六部所有官员,第一时间结束休沐。
紧接着,由中书省宰相按照杨一笑的口谕拟定圣旨。
然后,协同门下省和尚书省两宰相一起进宫……
此外再加上还未动身赶回南云坐镇的顾老大,以及山西道行军大总管的济王,五位重臣共同求见皇后,获皇后允可之后请储君出面……
帝王出巡不在京师之时,储君临时具备监国之权。
因此,储君可以紧急动用帝王之印。
在皇后的引领下,在五大重臣的见证下,小虎头跪于杨一笑的御书房门口三叩九拜之后,进入其中取用传国玉玺加盖在圣旨之上。
圣旨加盖玉玺,便是真正圣旨。
即刻发布,传檄天下。
于是,虽然大唐皇帝杨一笑尚在江北道未归,但是他的第一道圣旨已然向天下四方昭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西夏一国,暴虐成性,侵我中原国土百年,残害华夏子民万千,累累罪恶,罄竹难书……”
“朕以中原正朔之身,号召汉家同脉同族,百年之血仇,岂能不报复?”
“今传檄华夏各方英豪,大唐欲起举国之雄兵,西伐,西伐……”
“愿聚中原汉家之力,为收故土而殊死一搏,西伐,西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卧榻之侧,难容虎眠,朕以中原正朔,誓要伐灭西夏,请汉家同族助我,同为子民打此国战。”
“大唐洪武七年,昭告传檄如此!”
随着这道圣旨传播,霎时间引发四方云动。
卧槽!
西伐?
大唐这阵子忙着册立储君大典,各方观礼使节都送回来不少消息,比如,皇帝杨一笑亲口承诺短时间内不对外用兵,又比如,大唐文武百官都说大唐以后要继续做个商贸之国。
这消息才传回来几天啊?
观礼的使节都没回来呢!
然而,大唐突然传檄天下要掀起国战。
不但掀起国战,而且传檄天下,任何势力只要愿意出兵相助,都可以算作是被大唐邀请的盟友。
即便傻子也能看出来,大唐皇帝是铁了心的。
汇聚整个中原之力,一定要灭亡西夏。
国战,国战啊!
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呐。
虽然不知道西夏为什么得罪了大唐,也不知道大唐的皇帝为什么突然暴怒,但是,这份圣旨一旦传檄天下就意味着定局。
哪怕西夏现在立马派人求和,但是这一仗已经没可能罢休。
打,只有打。
……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让整个天下更加哗然。
原因是各方响应大唐号召的速度太快了,快到仿佛像是预先经过很多次商量一般。
一连三家势力,同时传檄天下,响应,响应,还是响应。
第一天清晨,南云发出几百只飞禽,携带内容相同的国书,全都加盖了赵构的玉玺。
“云朝正朔帝王,愿助大唐出兵,举一国之力西伐,为中原子民复仇。”
“朕,云绍中兴帝,将起大军三十万,拜岳鹏举为主帅,北上大唐,汇聚成兵!”
“又拜武清风为谋士,派驻大唐接受调度,当此国战之中,云朝兵马受大唐节制。”
“大云绍兴八年,昭告传檄如此。”
赵构的圣旨在清晨发出,但这一日清晨不止南云响应。
此时大唐燕京之中,各方观礼使节尚未离开,于是,川蜀郓王直接借用大唐的飞禽传书传檄天下。
“本王,云朝川蜀王爵赵楷,愿助大唐西伐,为我华夏收复所失百年之故土。”
“川蜀之兵,倾囊而出,由境内直插西北,十万精锐与友军遥相呼应。”
“国战,本王响应大唐打此国战……”
“因尚未燕京做客,无法第一时间调度,本王拜川中名仕虞允文为谋士,膝下嫡长子为川蜀大军主帅,当此国战之中,受大唐盟友节制。”
赵构响应!
郓王响应!
短短一个清晨,已经两方霸主站出来要陪着大唐打国战。
然而谁又能想到,响应大唐的不止这两家。
仍然是大唐燕京之中,仍然是借用大唐的飞禽,让整个天下感觉懵逼的是,金国七大势力之一的察哈部竟然在燕京传檄四方。
“本王,草原察哈部亲王,虽金国与大唐未曾盟约,但本王与大唐帝王结拜。”
“我兄弟打谁,我就打谁……”
“谁惹我兄弟,我就打谁……”
“本王是个粗人,不学你们中原之人文绉绉的讲话,本王直说了吧,我帮兄弟去打西夏。”
“此次,察哈部出动普通骑兵三万,皮甲轻骑一万,精锐骑兵七千,铁浮屠,三千。”
“共计五万骑兵大军,由草原借道大唐河北,直插西夏,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