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4章 桓玄动手(1 / 2)

王愔之实难想象,在战场上弩箭卡了壳,未能落入箭槽,这是会要人命的,没必要节省填矢的丁点时间。

毕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采用机器制造步枪和子弹了,精度得了极大的提高,可即便如此,仍会时不时的卡壳。

他没法对一千多年前的工艺抱有太大的希望。

不过神臂弓的成本,比大黄弩高了超过一倍,主要是机械构件是以纯铜铸造,即便以后有了坩埚炼钢,以钢水浇铸构件,成本也不会降低太多。

但还是那句老话,应用在军事上,只要能打胜仗,成本再高也值得。

同时,大黄弩的强张力结构使得部件易于损坏,而神臂弓在这方面要好多了。

“来,诸君都来试试!”

王愔之随手将神臂弓递了出去。

众人立刻就感觉到了不同,一箭又一箭的射出,对此赞不绝口。

……

晋安!

刘裕看着大海上那影影绰绰的帆影渐渐远离,颇为无奈。

今次出兵征剿卢循,转战千里,数战数胜,从东阳打到永嘉,再从永嘉追入晋安,但还是让卢循跑了。

一方面,晋安的开发并不象江东那样连成片,只是一个个殖民点,对城池以外的广袤地域,有心无力。

晋安又曾被孙恩肆虐过,晋室力量大为削弱,刘裕在晋安几乎借不到力,晋安地头蛇林氏,只是东拼西凑,给了数千石粮食。

情报方面也一无所获。

至于引俚人为援,那是不用想的。

另一方面,卢循并没有与他死战到底,见势不妙,就往山里钻。

北府军虽未战死多少人,非战斗减员却非常厉害,毕竟水土不服,很多战士得了疫病,也拖累了刘裕追击的效率。

“哈哈!”

诸葛长民却是大哈道:“此役连战连捷,卢循落荒而逃,也算对得住桓公托付,不如先回东阳,就地休整,等待朝廷喻令!”

“也好!”

刘裕一想也是,缓缓点头。

再换个角度来看,放跑了卢循未必是坏事,他也担心狡兔死,走狗烹,万一灭了卢循,桓玄让他去打王愔之,该怎么办?

这倒不是怕了王愔之,实是无必要。

刘裕对王愔之的感官极其复杂,拐走了他的爱女刘兴男不说,梦境的提示,也让他让为是王愔之抢夺了本该属于他的机缘。

但是!

抛开这两点不谈,刘裕对王愔之的能力和为人还是挺钦佩的。

每每想到,不免会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半个月后,全军回到东阳,在等待朝廷喻令的时候,却是传来一个令人惊悚的消息。

王愔之于小沛大破拓跋遵,俘其自下数十员魏国贵族重臣及鲜卑精骑万骑,并获杂胡五万之众,命杂胡将拓跋氏精骑斩杀之后,释放杂胡及拓跋遵等魏国高层。

另得河南役夫二十万之众!

消息是从下邳袁虔之处传来的,王愔之并未向朝廷报捷,目前仅在北府军内部流传。

还有什么单枪匹马杀入敌营之类,这类消息被稍有理智的人自动过滤了。

“必有夸大!”

刘毅沉声道。

刘裕点头。

事实上胜报几乎不可信,最起码要拧一拧,把水份挤干,尤其有关王愔之的消息,还是口口相传。

就更加可疑了。

不过刘裕相信王愔之确实大破了拓跋遵,并攻占小沛,至于战果是否贴近传言,他并不在意。

只觉整个人都懵了。

此子……居然大破拓跋遵?

于是问道:“诸君可有谁知晓小沛的地形?”

刘毅道:“仆曾任过徐州从事,因公务去了趟彭城,顺道往小沛去吊唁刘玄德,故对小沛印象颇深……”

听着刘毅的描述,刘裕拿了根树枝,就地划起了地形图。

虽然很简陋,但在场的,都是北府军的中坚力量,就快就看出了玄虚。

臧熹便是道:“若我是王愔之,必不会困守彭城待毙,而是水陆并进,于夜间出发,急行军四十里,于天亮前,在泡水南岸立下营垒,阻挡鲜卑铁骑东进,此子倒也是一果决之辈。”

“不错!”

刘毅赞许道:“换了我等,亦会主动出击,但是拓跋氏以骑兵为主,王愔之领步卒,如何大破拓跋氏的骑兵?”

“这……”

在座诸人均是紧拧眉心,摸拟着各种方法,却没有一个有确凿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