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之后,神清气爽。
王灵亲自为王愔之洗漱更衣,细心呵护,温柔体贴。
嗯!
情绪价值拉满。
草草用过膳,就去往前殿。
张法顺已经在了,奉上连夜拟出的檄文。
王愔之细细看去。
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
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夏后之罹浞殪,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
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加以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造筑,父子乖离,室家分散,岂唯《大东》有抒轴之悲,《摽梅》有倾筐之暨而已哉……
王愔之暗暗点头,张法顺的文笔还是不错的,随即便道:“以此文檄发天下!”
“诺!”
张法顺拱手。
王愔之也写了封密信,着人悄悄送往建康给何澹之。
何澹之旗帜鲜明的投靠了桓玄,因与刘牢之有怨,又曾是王恭司马,很受重用。
至于与王愔之的关系,外人所知的只是货殖往来,如果连这都计较的话,桓玄手下至少要去一半人。
接下来的数日,王愔之忙碌起来,彭城和小沛的防卫不可大意,拓跋珪已经于柴壁大破姚秦。
秦主姚兴弟平突围失败,率兵手下投水自尽,秦将狄伯支、唐小方等四十余将及两万卒被擒。
屯于汾西的姚兴无计可施,坐视柴壁失守,全军哀伤痛哭,声震山谷。
其后姚兴多次遣使求和都被魏国拒绝,拓跋圭更一度乘胜进攻蒲阪,因守城的姚绪固守不战及柔然侵魏,遂退兵。
柴壁之胜,底对冲了拓跋遵的小沛之败,也许回了血的拓跋圭会重新审视小沛,这全看柔然的袭扰力度。
王愔之不可能指望柔然拖住拓跋圭。
还得和魏国再打几仗,狠狠打击他的有生力量。
那么,下一次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
京口!
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里,杀机四伏。
约数百甲士藏于府中,臧熹看了看天色,提醒道:“将军,按照约定,该开始了,我等兵虽不众,却谋划周密。
将军与仆专责斩杀桓修,刘毅已说服孟昶,于广陵起兵,杀桓弘。
诸葛长民将在历阳起兵,杀刁逵。
京口、历阳、广陵三地同时举事,必能剪除掉桓玄爪牙!”
刘裕却望向北方,凝眉道:“王愔之不会坐视,克日必引兵前来,任其渡江,事未可明也,舅兄可有良策?”
臧熹寻思道:“孟昶早年就不敬将军,暗中与王愔之勾搭,此番若王愔之南来,必开门献广陵,将军不如给希乐(刘毅表字)密信,使其于事成之后,斩了孟昶,可不虞广陵投敌。”
“这……”
刘裕倒吸了口凉气。
之前在句章时,他就有斩杀孟昶之心,那时孟昶还是他的下属,而今,孟昶受青州刺史桓弘征辟,与他地位一样,是义师。
他只是被推为盟主罢了,并没有斩杀孟昶的权力。
况且刘毅也未必听他。
“此事容后再说!”
刘裕摆了摆手,便道:“过了今夜,北府军将受我节制,何必多事?走!”
数百人从宅院内一涌而出,与以往兵变小心翼翼不同,这数百人大声呼喊司马德宗已经复位,下诏清剿桓氏余党。
北府军将士本就不愿为桓玄卖命,于是纷纷聚拢在刘裕身边,而桓氏军卒不敢阻拦,陆续逃散
举义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快杀入桓修府中,刘裕一刀枭了桓修首级,轻而易举的掌握了京口军政大权!
次日正午,刘毅与孟昶等人带领部众从广陵赶回,共举刘裕为盟主,匡扶晋室。
刘裕虽未与孟昶提起王愔之南下之事,臧熹却是私下里问过。
孟昶道:“下邳太守袁虔之未投王郎,君可观下邳何去何从。”
臧熹暗骂了声狡诈,他已经明白孟昶的意思了,听天由命。
毕竟孟昶和刘毅回了京口,广陵若投王愔之,不干他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