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2章 抵江陵(1 / 2)

卞范之心里格登一下,刘裕的女儿和王愔之搞在一起,难不成二人成了姻亲?

顿时现出惊疑不定之色。

显然,王愔之不可能与谢月镜离婚再娶刘裕之女,只能是刘裕的女儿做了小,这岂不是意味着刘裕已经臣服于王愔之?

“挟持帝后可是一等一的大罪,卞范之,莫怨我未提醒过你,一旦筑下滔天大错,悔之晚矣。”

王愔之深深地看了卞范之一眼。

卞范之心里又格登一下。

作为桓玄的首席谋主,为桓玄出谋划策居然不算滔天大错?

他敏锐的抓住了要点。

再联想到,徐道覆、张法顺都得了重用,这二人相对于孙恩与相王的地位,和他差不多啊。

是否意味着自己也有投靠王愔之的机会?

不过桓玄还在,哪怕再有这种想法也不能流露出来,不然一个背主的恶名会遗臭万年,而且他也不确定是否自作多情。

于是沉吟道:“船上仓促,难以思虑,不知王郎能否容陛……容桓公先返江陵,再做决断?

仆敢保证,若晋主与皇后少了一根毛发,王郎唯仆是问。”

桓玄与刘氏紧张的看着王愔之,无论如何,先避过眼前这一劫才最为重要。

届时是凭借桓氏旧故固守江陵,还是逃窜向巴蜀自立,都好商量,至于大楚皇帝已经成了个笑话。

”好!”

王愔之略一点头,挥手道:“散开!”

围住这仅存两艘楼船的战舰徐徐让开。

卞范之精神一振,心思也活络起来,转动起了戴罪立功的念头。

什么是功?

显然,说得桓玄旧部来降,协助王愔之兵不血刃的取得江陵,乃至于整个荆江二州才是天大的功劳。

虽然降了王愔之不可能再如跟在桓玄身边那样执掌大权,却比他预想的好了太多。

桓玄如蒙大赦,迫不急待的下令返航。

不得不说,楼船真的很不灵活,慢悠悠的调头,又以极慢的速度向上游驶去。

换了个不了解楼船性能的人,还以为在故意挑衅王愔之呢,可实际上,船上每个人都急的五内俱焚。

快不了啊!

王神爱面无表情地凝视着王愔之,直至下游的舰队消失在了视线当中。

刘兴男不由问道:“郎君为何将桓玄放走?即便挥军强攻,桓玄也不敢害晋主与皇后吧?”

王愔之道:“我们的敌人并非荆州士民,战事一起,必有死伤,不如暂且放他一回,难道他还有余力回天?

南朝内部,不应该自相残杀,而是应整合在一起,北上与胡族争锋,光复故土。”

郗绍心悦诚服道:“郎君高义,仆料卞范之必不负郎君所望,仆亦愿返乡一趟,说得家父与豫章乡老来投。”

“好,有劳舅兄,不过暂且不着急,我料刘毅必取武昌,待他取了武昌,舅兄再顺江而下也不为迟。”

王愔之大喜。

郗绍不解道:“郎君为何放任刘毅取武昌?”

王愔之道:“卢循不会甘于缩在广州,我料他或趁此良机,袭取荆江二州,荆州我志在必得,卢循不敢与我开战,只能挥师攻打武昌。

且先容刘毅与卢循闹腾一阵,即便卢循不来,刘毅据江州,也会受刘寄奴猜忌。

待上岸,收编了左近桓玄溃卒,我再拨些人马与船只与舅兄,届时你我于江安会合。”

往上游七百余里便是江陵,位于大江北岸,南岸则是江安县(今湖北公安县),素有东联江汉,西接巴蜀,南控湘越,北通秦豫,与青草湖(洞庭湖)一衣带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夷陵之战时,孙权屯军江安,作为陆逊的后盾,同时起监视作用。

……

那艘楼船果然驶向北岸,接受骑兵收编,舰队也徐徐向北岸停靠,分派出人马搜罗溃卒。

这个时代的大江中游,很多地方还没开发,保持着原始地貌,王愔之也不过于深入,以四五十里为限。

两日后,人马陆陆续续回来,共收降楼船降卒一千五百人左右,斗舰艨艟降卒过两千,溃卒四千多,总计近八千。

待探到刘毅已经入主了武昌,于是拨给郗绍一千降卒,一幢水军,五条斗舰,十艘艨艟,开往大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