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1章 且慢!我有一言!(2 / 2)

不过眼下老朱并未直接戳破,而是配合朱棣演出,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把这场戏唱完,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什么打算,有何目的。

“启禀父皇,儿臣想给父皇报喜!”

“这些日子以来儿臣和允炆一同努力售卖燕王府学宫的名额,已从商贾手中赚取了五百万两银子,眼下银子就在这些箱子里,还请父皇查验!”

朱棣昂首挺胸,声音中气十足响彻整个奉天殿,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味道,仿佛要将这些时日的憋闷一扫而空,好好出一口恶气,让所有人都看看他的本事,不容小觑。

此刻,偌大的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所有人的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生怕打扰了这震撼的时刻,破坏了这凝重的气氛,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

虽然大家刚上朝看到那一个个摆放在最前面的大箱子的时候心里头已经隐约有了猜测,可当真正听到朱棣所说的这话。

当心里头的猜测得到了朱棣亲口的证实之后,依旧惊呆了!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仿佛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动弹不得,失去了思考能力,大脑一片空白。

几乎所有人都被这数字给吓了一跳!心脏砰砰直跳,像是要跳出嗓子眼,血液都涌上了头顶,觉得有些眩晕,站不稳当,需要扶住什么才能站稳。

五百万两!

你妈!

这可是整整五百万两啊!

这个世界都已经这么疯狂了吗?钱都不当钱了吗?怎么感觉赚钱这么容易?像是从树上摘果子一样简单,毫不费力。

数日前朱煐以创办稷下学宫的名义售卖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从商贾的手里弄到了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震动朝野,引以为神迹,大家都觉得这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被复制,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后人也难以超越,成为绝响。

此事之轰动,几乎可以说千古留名是板上钉钉了,后人肯定会反复提及,载入史册,成为一段传奇,流传后世,被人铭记。

可没想到,这不过才过去了短短几天时间,还有高手!又来了一个更狠的!而且狠得多!直接打破了之前的记录,创造了新的奇迹,让人难以置信。

这好家伙,同样的操作,居然还能捞到这一大票的钱,甚至这捞的钱比初创者的稷下学宫还要多上几十万两!这到哪里说理去?简直没天理了,让人想不通,无法理解,超出认知。

不是,这些个商贾,都这么有钱的吗?

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怎么感觉比国库还有钱?

随便就能拿出几百万两?这世道真是变了,让人看不懂,难以捉摸。

朝中官员默然无声,可这会儿大家的目光却早已经不约而同的全都落到了奉天殿最前列的那一个个木箱子上,眼神火热,仿佛能穿透箱体看到里面的金银,那目光中充满了渴望和惊叹,像是饿狼看到了肉,垂涎欲滴。

暗沉色的木箱上雕刻着鸟兽鱼虫,古朴中透露着些许厚重,仿佛承载着无尽的财富,吸引着所有人的视线,让人移不开眼睛,恨不得能凑近些看个清楚,亲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有不少官员的心里头有所猜测,可在朱棣说出五百万两这个数字之前大家却并不知道具体数额,还在想着是不是三四百万两,顶天了和稷下学宫持平,毕竟之前已经有了先例,觉得不可能超过太多,有所限制。

而这数字,彻底出乎了每一个人的预料!让人难以置信,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超出了理解的范畴,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多,简直是天文数字,难以想象。

……

偌大的奉天殿,无一人开口说话,静得可怕,连彼此的呼吸声都听得见,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咚咚声,那声音在耳边回荡,格外清晰,无法忽视。

气氛仿佛凝滞了一样,时间都像是停止了流动,一切都定格在了这一刻,等待着某个打破寂静的声音,来结束这漫长的沉默,恢复时间的流逝,继续朝会。

最终还是老朱开口打破了宁静,声音在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将众人从震惊中唤醒,重新拉回到现实中来,回到了朝会现场,继续议事。

“来啊,将箱子给咱打开。”

老朱明知故问,装作第一次见到的样子,脸上还适当地露出了一点好奇的神色,仿佛也很期待看到箱内的景象,想亲眼见证这五百万两的震撼,看看这堆积如山的金银,开开眼界。

虽然早已经查验过,早已知晓了朱棣所做的事,可他还是配合演出,给足面子,毕竟是自己儿子,该给的体面还是要给,不能太驳了他的面子,寒了他的心,影响父子关系。

别的面子可以不给,但这五百万两银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能解决大问题,缓解朝廷的财政困难,十分重要。

毕竟这些钱里面,大部分都能直接收缴到国库,充实国库,缓解一下当前的财政压力,解决燃眉之急,这可是雪中送炭,及时雨,来得正是时候。

开办一个学宫而已,哪里需要五百万两?留个几十一百万两就足够了。而剩下的钱么……自然是要充公的,理所当然,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合情合理,符合规矩。

这国库吃紧,先拿走用着这不犯毛病吧?理所当然啊。老朱心里盘算得清清楚楚,早就打好了算盘,连怎么用这笔钱都有了初步的想法,安排得明明白白,井井有条。

不多时,一口口箱子被宫中侍卫打开,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究竟,看清楚里面的东西,满足好奇心。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箱子被一一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内容,那一片白花花黄澄澄的颜色几乎晃花了人的眼,在透过大殿门窗的光线下反射出诱人的光芒,让人移不开视线,被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当看到箱子里那装着满满当当的金银的时候,文武百官这一刻都失声了一瞬,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微微张开,发出无声的惊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失去了语言能力,呆若木鸡。

知道和真正看到给人的震撼是全然不同的!想象远不及亲眼所见来得冲击,那视觉的冲击力无比强烈,直接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永生难忘。

光说五百万两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没有概念,可当大家真真切切看到这五百万两银子就放在面前的时候,那震撼,简直无与伦比!让人终身难忘,仿佛刻在了脑子里,永远无法磨灭,这辈子都忘不了,会时常想起,回味无穷。

……

“嘶!”

有官员倒吸了一口冷气,声音在寂静的殿中格外清晰,紧接着便是一片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仿佛整个大殿的空气都被吸走了一部分,温度都升高了几分,变得更加燥热,让人不适。

偌大的奉天殿整个气氛先是一滞,而紧接着奉天殿的气氛瞬间炸开!像是烧开了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人声鼎沸,再也压抑不住,喧闹声震天,乱成一团。

就好像是一勺水掉入热油锅中,轰然炸裂!人声鼎沸,议论声像是潮水一般涌起,再也压制不住,整个大殿变得喧闹起来,如同集市,嘈杂不堪。

“好家伙,五百万两!”

一个官员喃喃自语,仿佛还在梦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手揉了揉眼皮,想确认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是不是在做梦,尚未清醒。

“不愧是燕王殿下!”

有人忍不住赞叹道,看向朱棣的目光充满了钦佩,仿佛看到了偶像,觉得燕王真是厉害,有本事,能干大事,成就非凡。

“还得是允炆殿下,这壮举不是燕王和皇孙一同做的吗?”

有文官争辩,朝中文官自然是站在朱允炆一边,见有人将功劳全都安到朱棣的身上,不由忍不住开口为朱允炆说话,强调他的贡献,不能忽视了皇孙的功劳,要分清楚主次,公平对待。

“这倒是,方才燕王也说了,这燕王学宫是他与允炆殿下一同开办的。”

旁边有人附和道,点了点头,认为功劳应该平分,两人都有份,不能独揽,需要共同分享荣誉。

“啧啧啧,没想到这短短数日之间竟是被皇孙干出了这般大事!”

一个老臣抚着胡须,眼神复杂,既有赞赏也有担忧,觉得这事影响太大了,不知是福是祸,难以预料,需要谨慎对待。

“皇孙眼下已有明君之资,当为皇储!”

有人压低声音说道,但在这嘈杂的环境中依旧清晰可闻,引起了周围人的侧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觉得此言有理,符合他们的期望。

“就是,允熥殿下如何和允炆殿下相提并论?也不知道陛下他在犹豫什么。”另一个官员接口道,摇了摇头,似乎对现状很不满,觉得早就该立储了,不该拖延,耽误国事。

“……”

奉天殿里,难得的在朝会中出现了炸锅的情况,百官纷纷交头接耳,震惊声,议论声不绝于耳……仿佛市场一般热闹,完全没有了往日朝会的肃穆,变得乱哄哄的,像是菜市场一样,人声嘈杂,难以听清。

朱棣听着这些个官员们言语里的话,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心里像是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舒坦,畅快无比,觉得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扬眉吐气,心情舒畅。

啧啧啧,这回看到本王的本事了吧?看谁还敢小瞧我!他目光扫过那些曾经对他不太看得上眼的文官们,心中满是畅快,仿佛扬眉吐气,找回了场子,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容小觑。

而此时的朱允炆脸色微微有些难看,心里不是滋味,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既有些高兴又有些懊恼,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本来朱棣率先站出来阐述燕王府学宫一应始末朱允炆并没有什么意见,本来他就不准备走上台前,躲在幕后更符合他的身份,更安全,不容易引起猜忌,避免麻烦,减少风险。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燕王府学宫和自己有很大关系,可走上台前和在幕后还是两码事,牵扯的干系不同,承担的风险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慎重对待,权衡利弊。

朱允炆担心自己走上台前引起老朱的不快,毕竟自己是皇孙,是未来大明的储君,这和一个王爷搅和在一起算是什么事?容易引人猜忌,落下话柄,对自己不利,影响前途,造成麻烦。

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没有问题,可一旦拿到明面上来,那就有些不太合适了,会落人口实,成为政敌攻击的靶子,那就麻烦了,难以收拾,需要小心应对。

只是让朱允炆没想到的是,这特么的风头这么大!简直是一鸣惊人,想压都压不住,如同狂风过境,席卷了整个朝堂,引起了巨大轰动,超出预期。

四叔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这要是自己站出来说出的这番话,那该暴增多少声望?想想就让人心动,仿佛看到了一条康庄大道在眼前展开,那前景一片光明,充满诱惑,难以抗拒。

朱允炆一时间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太过谨慎了?错过了天大的好机会。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想这些也晚了,无法挽回,只能接受现实。

但事已至此,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希望皇爷爷不会多想,不会因此对自己产生芥蒂,还能像以前一样信任自己,保持原有的态度,不受影响。

“好,老四,你干得不错!”

龙椅上,老朱站起身,俯看下方的百官,目光落在朱棣身上,难得的夸了一句朱棣,语气中带着赞许,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容,显得很满意,觉得这个儿子总算办了件漂亮事,给他长脸了,值得表扬。

而随着老朱的夸赞,朱棣瞬间脸色涨红!激动得不能自已,连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几乎要控制不住情绪,差点就要跳起来,欢呼雀跃,表达喜悦。

父皇他……夸我了!真的夸我了!不是在梦里!这是实实在在的夸奖!他亲口说的!千真万确!

从小到大,朱棣就没有体验过几次被老朱夸赞的感觉,每一次都像是过年一样珍贵,值得反复回味,能高兴上好几天,睡觉都能笑醒,心情愉悦。

老朱的注意力始终在老大朱标的身上,老朱想要将朱标培养成心里头合格的大明皇帝,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几乎忽略了其他儿子,根本没时间管他们,任由他们自由生长,自生自灭。

老朱只对朱标寄予厚望,至于剩下的朱樉、朱棡、朱棣,虽然也优秀,但依旧被老朱直接给忽视了,仿佛他们是透明的一般,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就像不存在一样,不被重视,缺乏关爱。

作为大明皇帝,老朱废了丞相进一步收拢了权力之后每天的工作量就更进一步增加了,压根就没有那么多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朱樉朱棡亦或是朱棣的身上,能记住名字就不错了,更别提夸奖,那简直是奢望,想都不敢想,遥不可及。

再加上老朱的脾气……

他本就不是一个能给别人情绪价值,会平白无故夸赞一个人的人,能少骂几句就已经是开恩了,是莫大的仁慈,别指望他能说出什么好听话来,不挨骂就是万幸,谢天谢地。

这就导致了朱棣从小到大压根就没有被老朱夸赞过的结果……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仿佛久旱逢甘霖,心中激动难以言表,差点就要落下泪来,强忍着才没失态,保持镇定。

如今老朱只是短短的一句,干得不错,却让朱棣整个人心神一震,仿佛得到了全世界,所有的委屈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值得了,一切都有了意义,再辛苦也值了,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瞬间朱棣感觉自己做的这一切,全都值了!付出都有了回报,就算是再辛苦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只要能换来父皇的一句夸奖,那就足够了,心满意足。

朱棣可以不在乎全天下人的看法,但他却在乎老朱的看法,老朱的认可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是心底最深的渴望,如今总算实现了,得偿所愿,圆满收官。

“谢父皇,儿臣……”

朱棣当即躬身准备谢恩,声音都有些颤抖,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结果就在此时……

“且慢!”

“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就在朱棣刚躬身的时候,忽然,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他的话,那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还有几分不容置疑,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让大家心头一紧,感到意外。

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百官瞬间停了嘴,所有人的目光在此刻全都齐刷刷的落到了此刻打断朱棣说话的朱樉的身上……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不知道这位王爷又要说出什么惊人之语,气氛骤然变得紧张,仿佛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