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风波的暂时平息,并没有给陈凡带来多少轻松,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与自身的“脆弱”。这种脆弱并非源于技术或能力,而是源于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缺乏根基的个体,在面对有组织的恶意时,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能够凭借技术获得厂里的重视和个人的晋升,也能凭借智慧和勇气暂时击退流言的攻击。但这远远不够。厂里的庇护有其界限,个人的清白在恶意的持续涂抹下也会疲于应对。他需要更厚的甲胄,更锋利的武器,更广阔的的回旋余地。
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建立在更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
钱,不是万能的。但在很多时候,它能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强的底气和更有效的防御手段。比如,如果他有更充裕的资金,或许可以更早地搬离这个是非之地的大院;如果他有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或许能在谣言初起时就更快地将其扑灭;甚至,如果遭遇更恶劣的构陷,足够的财富也能支撑起更强大的法律辩护。
这次事件中,许大茂等人污蔑他“钱财来路不明”,虽然是无稽之谈,却也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他目前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几乎完全依赖厂里工资和奖金。虽然相比院里大部分人已经非常优渥,但终究是透明的、有上限的,经不起别有用心之人的仔细审视和联想。
“必须要有PnB(备用计划)。”陈凡在黑暗中喃喃自语。他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轧钢厂这一个篮子里。他需要一条甚至多条安全、稳妥且能持续带来额外收入的渠道。
搞副业。这个念头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和清晰。
但在这个年代,搞副业是一个极其敏感且高风险的话题。“投机倒把”的帽子沉重如山,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他必须万分谨慎,如履薄冰。
他的优势是什么?是超越时代的技术知识、对政策走向的模糊把握、以及逐渐积累起来的技术界人脉。
他的原则是什么?安全第一,合法合规,不利用厂里资源和上班时间,不涉及倒买倒卖实物,最好能与他明面上的技术工作相互促进甚至背书。
躺在床上,他的大脑开始飞速盘算各种可能性:
1.技术咨询
设计:这是最直接的方向。利用业余时间,为那些缺乏技术力量的小厂、街道工厂提供有偿的技术咨询、工艺改进方案甚至简单的产品设计。但这需要可靠的中间人介绍,并且要极度保密,最好以“朋友帮忙”然后对方“自愿感谢”的形式进行,避免留下白纸黑字的协议。
2.翻译
撰稿:他的外语和技术背景是优势。可以尝试翻译一些国内难以找到的国外技术资料,或者撰写技术文章向专业期刊投稿。稿费虽然微薄,但来源正当,还能提升学术声誉。
3.“知识变现”的雏形:是否可以编写一些实用的、面向广大工人的技术培训小册子?比如《车工操作技巧十问》、《常见机床故障快速排查》之类?通过隐秘的渠道出售?这个想法很大胆,风险也更高,需要从长计议。
每一个想法都在他脑中过滤,评估其风险、收益和可操作性。他像一个精密的策划者,小心翼翼地规划着一条隐秘的财富积累之路。
他知道这条路绝不好走。需要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需要找到绝对可靠的合作对象和渠道。但为了更大的自主权和安全感,这条路必须走。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随着时间推移,政策的缝隙会逐渐扩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他必须提前布局,积累经验和原始资本,等待那个可以放手一搏的时代机遇的来临。
这次谣言风波,像一剂苦口的猛药,虽然让他和他珍视的人受了伤,但也彻底催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危机意识和开拓精神。
技术是他的根,轧钢厂是他的基本盘,这绝不能动摇。但在此之外,他必须开辟新的战场。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在黑暗中变得无比锐利和清醒。
就从寻找第一个安全可靠的“副业”机会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