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3章 最终的认可(1 / 1)

初夏的微风带着槐花的甜香,轻轻拂过冉家四合院那棵老海棠树的叶子,洒下细碎摇曳的光斑。陈凡大学第一个学年的生活即将结束,而他和冉秋叶的婚期,也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定在了暑假期间。

这个周末,陈凡特意从学校请假回来,与冉家父母进行婚前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正式商谈。不同于上次谈及未来规划时的隐忧,这一次,冉家小院里的气氛显得格外轻松和融洽。

堂屋的方桌上,摆着冉母刚沏好的茉莉花茶,白色的花朵在黄绿色的茶汤中缓缓舒展,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冉父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份陈凡刚刚递过来的、用工整字迹誊写的清单。

“爸,妈,”陈凡态度恭敬,语气却沉稳自信,“这是我和秋叶商量后,初步拟定的聘礼清单,请您二老过目。”

冉父接过清单,戴上老花镜,仔细看去。冉母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好奇和期待。

清单上的内容,既体现了对传统礼节的尊重,又透露出陈凡务实和用心的一面:

三转一响:上海牌全钢手表;永久牌二八大杠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

衣物布料:呢子料一块,纯羊毛线两斤,上海产的确良布料若干,以及给冉秋叶从头到脚的全套新装、皮鞋。

聘金:六百六十六元。取“六六大顺”之意,用一个红纸包着,厚厚的一叠。

其他:上等烟酒茶糖若干,用于婚礼招待和酬谢亲友。

这份清单,在这个年代的普通家庭看来,堪称丰厚甚至有些“豪华”,尤其是那齐全的“三转一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这并非是陈凡刻意炫耀,而是他通过奖学金、稿费以及精打细算的勤工俭学,实实在在积攒下来的能力体现。

冉父看完清单,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坐在陈凡身边、脸颊微红的女儿,温和地问道:“秋叶,这些,你都知道了?可还满意?”

冉秋叶抬起头,看了陈凡一眼,眼中是满满的幸福和坦然,她轻轻点头:“爸,妈,我都知道。这些都是陈凡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我说过不用这么破费,可他坚持……”她的语气里没有虚荣,只有被珍视的感动。

冉母拿起那块柔软的呢子料,摩挲着,眼圈有些发红,却是高兴的:“这孩子……也太实诚了……这得花多少心思和功夫啊……”

冉父放下清单,摘掉老花镜,目光落在陈凡身上,那目光里不再有丝毫的审视和疑虑,只剩下毫无保留的欣赏和托付的郑重。

“小凡啊,”冉父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这份心意,太重了。我们做父母的,看了心里……既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你对秋叶如此看重,如此舍得;心疼的是,你一个人在外求学,还要为这些事情奔波劳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其实,我和你妈,从来就不是贪图这些物质的人。我们最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你的品行,你的担当,你对秋叶的真心。从你第一次来家里,不卑不亢;到你为了秋叶,硬顶着院子里的流言蜚语;再到你考上清华,不忘根本,对未来的规划条条是道,桩桩件件,我们都看在眼里。”

“今天,看到这份聘礼,”冉父的手指在清单上点了点,“我们看到的不是东西,而是你陈凡的一片赤诚,是你为秋叶、为这个未来小家庭撑起一片天的能力和决心!这比什么都珍贵!”

他站起身,走到陈凡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动作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最终认可和无限期许:“秋叶交给你,我们一百个,一千个放心!以后,你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彼此扶持,互敬互爱,把你们的小日子过好,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爸!”陈凡也立刻站起身,心中激荡,他深深地向冉父鞠了一躬,“谢谢您!谢谢妈的信任!我陈凡在此立誓,此生绝不负秋叶,一定会让她幸福!”

冉母也走过来,拉起陈凡和女儿的手,将它们紧紧叠放在一起,声音哽咽却带着笑:“好,好!以后你们俩要好好的!我们啊,就等着抱外孙了!”

最后一丝因身份、距离、未来而产生的微妙隔阂,在这一刻,在这温馨而郑重的氛围中,彻底消融。浓浓的亲情和对未来一致的期盼,将四个人的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婚事,就在这样圆满和谐的氛围中商定了所有细节。婚期定在八月的一个周末,仪式力求简朴温馨,只在冉家院子和小餐厅摆几桌酒,宴请至亲好友。冉家父母不仅没有再提出任何要求,反而开始兴致勃勃地和陈凡、秋叶一起,讨论起婚礼的具体布置、菜单以及需要邀请的客人名单。

看着父母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对婚礼的期待,冉秋叶悄悄握紧了陈凡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和力量,让她感到无比的心安和幸福。她知道,她选择的这个男人,已经用他的真诚、能力和担当,赢得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毫无保留的、最终的认可。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情感基础和家庭支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