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找着了,解决起来就有了方向。陈凡没有提议更换设备,而是针对性地拿出了方案:调整冲床导轨间隙并加装自制的简易限位装置;修复台钻主轴,重新设计制作了一套简易却更精准的组合夹具;对现有模具进行修磨和局部强化。
他画好草图,跟厂里的老师傅一起,利用厂里能找到的材料,亲自动手加工、安装、调试。整整忙活了一个周末外加两个晚上,车间的灯亮到深夜。
冉秋叶中间去送过一次饭,看到陈凡满手油污,跟工人们蹲在地上讨论的样子,恍惚间又回到了他当初在轧钢厂攻关的时候。她没多说什么,只是把饭菜热了又热。
调试完成那天,赵厂长和工人们紧张地围在机器旁。重新启动设备,放入材料。
“哐当!”冲压声变得沉稳有力。
“嗡……”钻孔声平稳了许多。
第一个工件出来,老师傅拿起卡尺一量,眼睛瞪大了:“嘿!神了!厚度均匀了!”
接着检测钻孔位置,分毫不差!
连续试生产了二十个合页,一检测,合格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成功了!成功了!”车间里爆发出欢呼声。赵厂长激动得差点给陈凡跪下,拉着他的手不停道谢。
这批外贸订单最终如期保质地交付了。半个月后,赵厂长亲自来到陈凡家,不仅结清了第一笔咨询费——一百五十元钱,还带来了一个更重要的消息:因为他们这次交货质量好,外商又下了个更大的长期订单!
“陈工,这点钱您先拿着,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后续按照咱们说的,等那批大订单回款了,我再给您送分红来!”赵厂长满脸红光,厂子活了,他的腰杆也硬了,“以后我们厂的技术,可就全指望您了!”
送走赵厂长,陈凡捏着那一百五十块钱,心里头感慨万千。这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这笔钱,意义非凡,它不是工资,不是奖金,是他靠自己的技术和胆识,在政策春风吹拂下,挣来的第一笔“外快”。
他看着冉秋叶,把钱递给她,笑道:“看,母鸡开始下蛋了。”
冉秋叶接过钱,小心地收好,也笑了:“这蛋还挺沉。不过,比这更沉的,是你这路子,看来是走对了。”
陈凡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这第一步,算是稳稳的迈出去了。接下来,该怎么走,他心里更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