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3章 买房计划(1 / 1)

木盒子里那厚厚一沓钱,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陈凡和冉秋叶心里头又是火热又是坐立难安。放在床底下,冉秋叶总觉得不踏实,夜里有点动静就会惊醒,伸手去摸一摸盒子还在不在。

“这么藏着不是个长久之计,”这天晚上,陈凡看着妻子眼底的青色,下了决心,“咱们得尽快把这钱‘花’出去,变成实在东西。”

“你真打定主意要买房?”冉秋叶靠在床头,手轻轻抚着圆滚滚的肚子,“现在政策允许了吗?我听着都悬乎。”

陈凡拉过一把椅子坐到床边,掰着手指头跟她分析:“我仔细研究过了,政策上其实已经松动了。报纸上提过‘鼓励私人购房解决住房困难’,虽然具体文件还没看到,但风声已经放出来了。关键是,现在敢想这事、有能力办这事的人凤毛麟角,咱们趁早动手,选择余地大,价格说不定还能商量。”

他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你想想,租房子,租金月月交,房子还是别人的。买下来,哪怕只是个小小的落脚处,那也是咱们自己的产业,是能传给孩子的东西。这筒子楼,终归不是个事。孩子生出来,连个爬的地方都没有,咱们说个话,隔壁都听得一清二楚。”

这话说到了冉秋叶心坎里。她何尝不想有个独立的小窝?不用在公共水房排队洗漱,不用闻着邻居家炒菜的油烟味判断今晚人家吃的啥,更不用担心陈凡带回来的图纸、零件没处放。

“可是……买哪儿?买什么样的?这钱够吗?”冉秋叶抛出一连串问题,眼里有憧憬,更多的是担忧。这年头,私人买卖房屋可是个新鲜又冒险的事儿。

“钱应该差不多。”陈凡心里有本账,“我打听过了,城外关厢那边,或者一些胡同深处,有那种老旧的私房,主人可能急着用钱,或者子女不在身边想处理掉的。不大的小院,或者几间临街的倒座房,一两千块应该能拿下来。咱们这将近两千,咬咬牙,兴许够。”

他握住冉秋叶的手,给她打气,也是给自己坚定信心:“地方我都想好了,不能离轧钢厂和我常跑的那些小厂太远,最好也别在太扎眼的主街上,找个清净点的胡同。房子旧点不怕,只要结构结实,地段合适,咱们以后可以慢慢修,慢慢置办。”

“你这都开始挑地段了?”冉秋叶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跟真的似的。”

“就得跟真的一样!”陈凡也笑了,“这事不能大张旗鼓,我得托可靠的人悄悄打听。张工有个老友在房管局,我打算找个机会,旁敲侧击问问情况。还有常合作的那几个小厂厂长,他们本地人头熟,门路多。”

他顿了顿,看着冉秋叶的眼睛,语气变得格外郑重:“秋叶,这事有风险,政策万一有反复,或者买到的房子有啥产权纠纷,都麻烦。但我总觉得,这步棋得走。有了自己的房子,咱们才算真正在这四九城扎下根,才算有了抵御风浪的底气。以后,就算厂里有什么变动,或者我这‘技术咨询’干不下去了,至少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冉秋叶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决断和远见,那份不安渐渐被信任取代。她反手握住他宽厚粗糙的手掌,那上面还带着常年接触机器留下的细小划痕和硬茧。

“我听你的。”她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你想做,咱们就做。找房子的事你多操心,需要我出面的时候我就去。家里这摊事,还有我肚子里这个,你放心,乱不了。”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就是一点,打听的时候千万小心,别钱没花出去,先惹一身骚。现在眼红咱们的人,未必就没了。”

“我明白。”陈凡重重地点头,“这事急不得,得像老猫逮耗子,有耐心,看准了再扑。”

夫妻俩又细细商量了许久,对未来的小家充满了各种想象。是找个带棵枣树的小院好,还是临街能开个小小技术咨询门脸的房子更划算?孩子在哪间屋睡,书房又该怎么布置?灯光下,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交织在一起,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温暖安稳的未来。

这买房计划,像一颗种子,在政策和现实的双重土壤里,悄然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