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9章 新的合作模式(1 / 1)

杨厂长办公室里的那场谈话,像给陈凡心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厂里默许的态度,还有那“三七开”的分成方案,让他连着好几天走路都感觉脚下生风。但这股兴奋劲儿过去,他脑子立刻就开始琢磨更实际的问题——这新路子,具体该怎么走才能又稳当又长远?

直接以个人名义去接活儿?那跟以前偷偷干“私活”没啥本质区别,名声不好听,风险也自己全担着。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还是得把轧钢厂这面大旗扯起来,借力打力。

他先去找了张工,不是汇报,而是请教,更像是师徒俩关起门来商量大事。

“张工,厂长是点头了,可我这心里还是不踏实。”陈凡给张工续上茶水,皱着眉说,“直接以我个人名义出去,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也容易让人看轻了。您看,能不能……由咱们技术科,或者厂里某个部门,弄个对外的‘技术咨询服务站’之类的名义?也不用真挂牌子,就是个对外的说法,显得正规点。”

张工眯着眼,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慢悠悠地说:“你小子,想得还挺周全。挂牌子肯定不行,太扎眼。不过嘛……以‘红星轧钢厂技术科对外技术协作’的名义去谈,倒也不是不行。反正你这高级工程师的身份是厂里任命的,做技术咨询,也说得过去。”他放下茶杯,看着陈凡,“关键是项目,你得把握好。什么能接,什么不能接,心里得有杆秤。别啥活儿都往怀里揽,到时候砸了招牌,厂里和我这老脸都没处搁。”

“这您放心!”陈凡立刻保证,“我肯定挑着来。一是跟咱厂主业不冲突的,二是技术上有挑战、能提升我水平的,三是对方靠谱、有长期合作可能的。像那种就为了省俩钱、想糊弄一下的小打小闹,我肯定不沾。”

有了张工的点拨和这层“官方”色彩的掩护,陈凡心里有底了。他第一个联系的,就是红星五金厂的赵厂长。

他没去赵厂长办公室,而是把他约到了自己家的小院,泡上一壶好茶,显得既亲切又郑重。

“赵厂长,您上次提的那个生产线设计的事,我考虑好了。”陈凡开门见山。

赵厂长眼睛一亮,身子都不由自主往前倾了倾:“陈高工,您答应了?太好了!价钱咱们好商量!”

陈凡摆摆手,笑道:“钱的事按之前说的就行。不过,这次咱们的合作方式,得变一变。”

“变?怎么变?”赵厂长有点懵。

“是这样,”陈凡给他斟上茶,不紧不慢地说,“我现在是以‘红星轧钢厂技术科特聘高级工程师’的身份,来承接你们这个项目。所有的技术协议、设计方案,都会注明这个身份。当然,设计工作主要是我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但代表的是我们轧钢厂技术科的水平。好处是,设计方案更权威,后续如果安装调试遇到问题,不光是我,我们技术科乃至轧钢厂,都可以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赵厂长愣了几秒,随即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高!陈高工,您这招高啊!有轧钢厂这块金字招牌在后面站着,那我们这心里可就太踏实了!这比您个人接活强太多了!没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他心里明镜似的,多花点设计费,换来轧钢厂技术科的潜在支持,这买卖太划算了!这等于给他那个小厂子上了一道技术保险。

“还有,”陈凡补充道,“这条生产线设计出来,如果效果确实好,我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我们轧钢厂技术支持地方小厂的一个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当然,会隐去你们厂的具体信息和关键数据。这对你们厂未来的发展,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应该的!应该的!”赵厂长连连点头,脸上笑开了花。他感觉这次来找陈凡,简直是捡到宝了。

送走赵厂长,陈凡站在院子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新的合作模式,算是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它既利用了体制内的资源和信誉,又保留了个人的灵活性和收益空间,真正做到了“借船出海”。他知道,只要严格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来,把控好项目质量和风险,这条路就能越走越宽,越走越稳。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舞台,正在他脚下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