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红旗县那边的摊子就要铺开了,陈凡心里清楚,光靠他们几个老哥们儿肯定玩不转。招兵买马势在必行,可这新人进来,怎么带,怎么用,就成了个大问题。之前小孙那事儿,算是给大家伙儿提了个醒。
这天一大早,陈凡就把大刘和周师傅叫到了计算机房。那台DJS-050嗡嗡响着,绿色的屏幕上跳动着几行代码。
“红旗县那边,技术这块是根基,必须得派得力的人过去。”陈凡开门见山,“大刘,我打算让你带队过去,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和人员培训。”
大刘推了推眼镜,脸上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我行吗凡哥?那边…情况估计比咱想的还复杂。”
“不行也得行!”周师傅在一旁磕了磕烟袋锅,插话道,“你小子理论底子好,脑子活,缺的就是独当一面的历练。这是个好机会,摔打摔打就出来了!”
陈凡点点头:“师傅说得对。不光你去,还得给你配几个人。小王跟着师傅学了这么久,钳工底子打得不赖,人也踏实,让他跟你去,负责机械这块的具体活儿。”
大刘想了想,问:“那…计算机这边咋整?红旗县那边肯定没这条件。”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陈凡拍了拍那台计算机的机箱,“这东西,不能光是咱们几个捂着用。它得变成咱们培养人的工具。我琢磨着,在咱们这儿,搞个内部的技术培训班!就由你大刘来当这个老师!”
“我?当老师?”大刘愣住了。
“对!就是你!”陈凡肯定地说,“培训班分两个班次。一个基础班,就教咱们自己的员工,特别是年轻技术员和技工,学怎么看复杂的图纸,怎么用计算机做基础计算和绘图,甚至学点简单的编程逻辑。另一个是提高班,面向红旗县那边选送过来的好苗子,还有咱们一些重点客户的技术骨干,教更深入点的自动控制原理和设备管理知识。”
周师傅这回没反对,反而点了点头:“这法子不赖。咱们那点看家本事,总不能带进棺材里去。挑那肯学、人品好的,教给他们,咱们也省劲儿,公司后继也有人。”
大刘还有点犹豫:“可我…我没教过人啊,怕讲不明白。”
“没啥讲不明白的!”周师傅粗声粗气地说,“你就把你咋琢磨的、咋解决问题的过程,原原本本讲出来就行!比那些光会掉书袋的强多了!”
陈凡也鼓励道:“没错,你就当是跟同行交流经验。备课的过程,也能帮你自己把知识系统化。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培训地点就在咱们新租的那间大点的会议室,教材和设备你来准备,需要啥跟卫国说。”
内部技术培训班的消息一放出去,在公司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年轻人们跃跃欲试,觉得这是个学本事的好机会。像小王这样的,更是摩拳擦掌。但也有人犯嘀咕,觉得耽误干活儿。
第一个基础班开课那天,大刘站在前面,看着底下坐着的一排年轻面孔,手心有点冒汗。他深吸一口气,没按书本讲,而是从上次暖气片厂那个曲柄连杆的改造案例开始,在黑板上画着受力分析图,讲他当时是怎么考虑材料、怎么计算强度、怎么利用计算机做模拟优化的。
他讲得不算流畅,偶尔还卡壳,得停下来想想。但底下的年轻人都听得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发现,大刘讲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活生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特别是当他演示怎么用计算机快速算出不同方案下的应力分布时,
“刘工,这计算机…咱以后也能学着用吗?”小王忍不住问。
“当然能!”大刘肯定地说,“咱们这个班,就是要让大家都会用!以后画图、计算,效率能高一大截!”
周师傅有时候也背着手溜达过来,站在后面听一会儿。听到大刘用他那有点笨拙但实在的语言,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一些加工诀窍也揉进去讲了,老爷子脸上就会露出点不易察觉的笑模样。有次大刘讲到一个齿轮啮合精度的控制,有点讲不透了,周师傅直接走上台,拿过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笔,用最朴实的语言点出了关键:“…这儿,就差这一丝(0.01毫米)的配合,手感对了,动静就不一样!你们上手摸多了,自然就懂了!”
这种“理论+实操”、“老师傅+新思维”的培训方式,效果出奇的好。年轻员工们进步飞快,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连那个之前有点浮躁的小孙,被赵卫国硬逼着来听了几次基础课后,再写业务报告,涉及到技术参数时也谨慎了不少,知道要先来问问大刘或者查查资料了。
大刘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表达越来越清晰,考虑问题也更全面。他开始真正理解陈凡常说的“技术管理和传承”是什么意思。
看着培训班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大刘越来越有“刘工”的派头,看着小王这些年轻人眼里求知的光,陈凡心里挺欣慰。他知道,这支团队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蜕变,从依靠几个核心人物的“精锐小队”,开始向一个拥有持续造血能力的、正规化的“技术军团”进化。这才是“启明科技”未来能走多远的根本保证。红旗县的仗还没打,家里的兵,先练起来了。